欠条的数字大写

你说这欠条啊,一张纸,薄薄的,可上面压着的,那叫一个沉重。不是千金,就是万银,有时侯啊,甚至是把一个人的脊梁骨都能压弯的重量。而在这张承载着风险信任,或者说,是信任破裂后试图挽回点什么的东西上,有个细节,极重要,重要到能决定你那白纸黑字是不是真能变成兜里的现钱——那就是金额部分的数字大写

你别看那些个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亿”,笔画多,写起来费劲,有时侯连个“亿”字都写不对,写个“议”字上去的,那叫个让人哭笑不得。可就是这些个弯弯绕绕、像古老符咒一样的字,它们的作用,说白了,就是防伪

防什么?防的就是人心的那点小九九,那点见不得光的蝇头小利。你想啊,要是欠条上写的是阿拉伯数字“10000”,有人拿去,在前面添个“1”,变“110000”,或者后面加个“0”,变“100000”——这手脚多容易动?动了手脚,金额就变了,真闹到法庭上,或者只是私下里扯皮,你说是“一万”,他咬死是“十一万”或“十万”,那可真是说不清道不明,鸡毛蒜皮的小事能瞬间膨胀成要命的纠纷

可有了这些数字大写就不一样了。“人民币壹万元整”,这“壹万”两个字,你想改动它?难如登天。在“壹”前面加个字变成别的数目?没哪个字能凑得上。在“万”后面加个字?更不可能。每个字都独立而复杂,像一道道小小的密码锁,把金额死死地钉在那儿,不容你随意涂改。

我就见过那种人,写欠条,别的都规规矩矩,一到金额,数字大写写得像小学生涂鸦,歪歪扭扭,或者干脆就写个阿拉伯数字了事。当时借钱的人急,顾不上看那么细,觉得都是自家兄弟、多少年朋友,计较这个多伤感情?哼,等到要账那天,或者对方揣着这张漏洞百出的欠条玩消失,甚至是反咬一口时,才想起这个细节,可那时侯,晚了,真就晚了。后悔药?哪里有卖!那张纸,曾经是你信任的凭证,此刻却可能变成一张废纸,甚至是别人拿捏你的把柄。想想都觉得心口堵得慌。

还有些人,他们写数字大写,写得那叫一个漂亮,笔笔到位,结构严谨,特别是“”、“亿”这样的大数,写得一丝不苟。你看到那字迹,都能感觉到写字人当时的小心翼翼,那种既希望你赶紧把钱拿走、又怕这钱收不回来的心惊肉跳。他们把每一个壹贰叁都写得清清楚楚,生怕未来有任何一点纠纷的苗头。这可不是多此一举,这是在为自己日后的安宁买保险,是在用毛笔或圆珠笔,给自己的风险筑一道看得见的墙。

借贷这事儿,本来就不是什么轻松活。它牵扯到钱,更牵扯到人性。钱这东西啊,最能试出一个人是人还是鬼。多少曾经称兄道弟的朋友,因为一张欠条,因为金额不清,最后老死不相往来,甚至是反目成仇,对簿公堂。而那些规规矩矩写下的数字大写,在那时侯,就成了最铁证,最无声但也最有力的证人。它不带感情,不讲情面,只陈述一个事实:当初写下的金额是多少。

所以,别小瞧了欠条上的数字大写。它不只是法律条文里冷冰冰的要求,它里面藏着的是人情冷暖,是信任的脆弱,是风险的狰狞,是当事人写下那一刻,心里翻腾的复杂情绪。每一个,每一个,每一个,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计数符号,它们是一个个小小的句号,是写字人在告诉未来可能出现的麻烦:“到此为止,这个金额,就这么定了,一分不多,一分不少,休想做手脚。”

当然,写了数字大写也只是欠条有效性的其中一步,日期啊,借款人收款人姓名身份证号啊,这些细节都缺一不可。但不得不说,金额数字大写,绝对是重中之重,是最容易被忽视,但也最容易引起纠纷的地方。

下次,无论是你给别人写,还是别人给你写欠条,看看那金额数字大写吧。写得认不认真,规不规范,或许也能看出一些别的东西来。至少,能看出对方做事是不是靠谱,是不是严谨。这小小的数字大写,里面装着的,是一个人,一段关系,甚至是一笔钱的命运。你说,它能不重要吗?真是字字千金啊,用在这里,毫不夸张。它像一个警钟,时时刻刻提醒着,在涉及金钱的事上,信任再深,细节也不能丢。尤其是在那张白纸黑字的欠条上。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