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岁,一个稚气未脱、却也开始懵懂感知世界的年纪。十岁的记忆,像是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,五彩斑斓,却也容易被潮水冲刷。然而,有些记忆,却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,如同磐石般坚固。关于“十岁那年多少字”这个命题,并非是要精确地计算出一年读了多少字,而是要透过文字,探寻十岁那年的生活、经历、以及对世界的认知。
十岁那年,小学四年级。学校里,语文课本上的生字变得越来越复杂,需要背诵的课文也越来越长。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,老师鼓励我们用文字记录生活,表达想法。那时的作文,充满了稚嫩和想象力,或许文笔粗糙,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真挚的情感。记得那年写了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,绞尽脑汁地搜索着脑海中关于秋天的词语,什么“金灿灿”、“硕果累累”、“落叶纷飞”,生怕少用一个,就会让文章显得不够精彩。或许,那篇作文的字数并不多,但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对自然的观察和对文字的渴望。
除了课堂上的学习,课外阅读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。开始接触一些儿童文学作品,比如《格林童话》、《安徒生童话》,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,深深地吸引着我。故事中的主人公,或勇敢、或善良、或聪明,他们的经历和命运,都让我感到无比着迷。也开始阅读一些科普读物,比如关于动物、植物、宇宙的书籍,那些未知的世界,充满了神秘和诱惑。十岁那年,阅读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,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。
十岁那年,也开始尝试写日记。日记本上,记录着每天发生的点点滴滴,有开心的事情,也有烦恼的事情。比如,因为考试考砸了而沮丧,因为和小伙伴吵架而难过,因为得到父母的表扬而兴奋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,却构成了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日记,是倾诉的对象,也是反思的工具。通过文字,整理思绪,梳理情感,也逐渐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
十岁那年,开始对“文字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文字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符号,也是一种表达方式,一种沟通工具,一种记录历史的载体。开始意识到,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,它可以传递知识,可以表达情感,可以改变世界。
如果非要给“十岁那年多少字”下一个具体的数字,那恐怕很难计算出来。因为,那些文字,不仅仅存在于书本、课本、日记本上,也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。比如,商店的招牌、广告牌上的文字,报纸、杂志上的文章,电视屏幕上的字幕,甚至是父母的叮嘱、朋友的玩笑,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。
十岁那年,或许没有读过多少鸿篇巨制,也没有写过多少惊世之作。但是,那些阅读过的文字,那些书写过的文字,却像一颗颗种子,在心中悄悄地生根发芽。它们滋养着我们的心灵,丰富着我们的思想,塑造着我们的性格,也为我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如今,已经告别了那个稚嫩的年纪,走过了漫长的人生旅程。回首往事,十岁那年的记忆,依然清晰如昨。那些阅读过的书籍,那些书写过的文字,都成为了宝贵的财富,陪伴着我们一路前行。
“十岁那年多少字”不仅仅是一个数字,更是一种象征,象征着童年的美好,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望,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。它提醒着我们,要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,要热爱阅读,要善于思考,要用文字记录生活,表达想法,创造价值。因为,文字的力量是无穷的,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,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。
发表回复